475型角驰压瓦机

首页 > 压瓦机 > 475型角驰压瓦机

技能明星是怎样造就的
发布日期:2023-12-23 22:31:06 作者: 475型角驰压瓦机

  座落在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大型科研生产机构。多位“两弹一星”功勋都曾担任该院领导。自2009年以来,因在国内重大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得优异成绩,威海职业学院先后有5名毕业生入职该院,并表现出过人的技能实力。比如2009届毕业生孟庆津,进入该院仅四年多时间,已先后在该院、四川省和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近10个,包括在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职工组第一名,夺得全国冠军。2013年,他先后获得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团员”等称号。进而获得中物院的高级技师资格,完成了一般人需要25~30年才能走完的路。已成为中物院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的明星。

  其实,孟庆津只是学院培养的数控技能明星之一。在他的前后,学院机电工程系已有近20名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术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山东省数控技术竞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大赛中获得大奖。2007级数控专业学生贾鲁,更是在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数控铣高职组第二名,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奖。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威海职业学院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中的持续创新,正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奥秘。

  2004年,集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于一体的威海职业学院新校园,在风景秀丽的双岛湾建成。这座占地3048亩,融会了海风水韵的校园刚刚落成,就被学院决策者置于更高的想象之中。院长金志涛明确说: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在于校园的魅力,更在于鲜明的特色与内涵,在于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随之,打响了专业内涵建设的第一战役。

  这年秋季,学院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机电系数控专业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对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制定了规划。针对5名硕士研究生理论基础好、教学和实践能力弱的特点,采取老教师传帮带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假期派他们到企业顶岗,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学生上实训课时,安排他们与实训中心的老师共同授课,提高其技能教学能力。对3名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则进行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对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通过专业交流和考取在职研究生等途径,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执教水平。分批派遣教师外出培训,开拓团队的专业视野。

  经过持续的努力,数控技术教学团队的实力明显地增强,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与此同时,机电系还推出了一个特别举措,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此举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整体把握,更促进了教师对学生专业潜质的发现,进而因材施教。2006年,大三学生宗见在获得山东省数控技术大赛学生组第一名后,这样感慨地回忆:

  当初高考时,由于英语成绩不理想,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填报高职院校,二是复读或打工。父母希望我去复读,但我觉得自身就算上了三流大学,将来同样会面临就业困难,因为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番思考后,我冷静地对父亲说,我喜欢摆弄机械,上高职既能学习知识,更能练就技能,家有钱财万贯,不如薄技一身,将来有一门技术在身,到哪里也不用发愁。父亲被我说服了。经过精挑细选,我选中了威海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入学后我也彷徨过,但班主任老师发现我有技能发展的潜在能力,不但及时化解我的思想疙瘩,还联系任课老师和实训中心的老师,耐心辅导我制造软件的应用,及时指点作中的优缺点,并不时给我增加一些新的练习课题。这让我深感温暖,感觉自己进对了学院的门,选对了专业的行,也成了我苦练技能的根本动力。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将终生感谢母校。

  2006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立项单位。如何在三年内高质量地完成所有项目建设,成了学院内涵建设的第二大战役。事后回顾,这也成了学院驶入发展快车道的里程碑。

  学院员工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有关专业的教师不分节日假日,经常通宵达旦,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之中。

  在示范院校建设立项中,数控技术专业成了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用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的资金达2046.14万元。这笔巨额资金的投入,使数控技术专业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2007年到2009年,数控技术专业共有13人被派往职业教育世界领先的新加坡、德国考察学习,接受世界前沿的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同时,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积极实践学院推行的“双向兼职”机制。充分的利用学院生产型教学工厂天诺数控公司、新东方模具公司的条件,将企业技术人员交换到实践教学岗位,再以挂职和顶岗的方式,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与产品的研发,形成教学团队实践能力逐步的提升的长效机制。

  此外,聘请国内数控技术专业顶级专家宋放之、金福吉为特聘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规划,指导课程改革,开拓教师的视野。教学小组成员打破分属不同部门的局限,将数控专业与实训中心的教师组合在一起,促进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的融合。生产性教学工厂的12名技术人员,长期担任兼职教师。

  以行动导向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工作。这一时期,学院密集地邀请国内职教专家,为全体教师开展专业建设讲座。院长金志涛在多次担任主讲中,持续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他从职业能力定位、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体系构建等方面深入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工作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系统课程建设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数控技术专业按照典型任务来源于企业岗位实际,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同步的原则,重构课程教学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而这一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调研,明确企业的生产实际。

  据此,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开展了扎实的企业调研,继而根据对威海华东数控公司等多家有名的公司的调研结果,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零件测绘与机械CAD》、《材料应用与处理》、《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普通机床电气控制实现》、《数字控制机床安装与调试》、《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随后又选择天诺数控公司的产品为任务,提炼成教学载体,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能力递进原则,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

  经过持续的努力,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先后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网络课程。每门网络课程都完善了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及试题库与在线考试系统,充分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真正的完成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将他们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字控制机床操作、数字控制机床安装调试等能力培养,置放在课堂与车间场地一体化、实训项目与教学工厂的生产任务一体化中去实施,创新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在学院的示范院校建设中,数控专业获得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资金,共计1738.1万元。按照学院“先进性、实用性和体系化”的建设原则,以及构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生产性实训到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要求,数控技术专业相继建设了数控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室1个,数控仿线个,FANUC数控技术应用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11个;与其他专业共享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校内实训基地,共享机床附件厂等3个生产性教学工厂。这一强大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充分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数控加工设施由此实现了两人一个工位,彻底告别了最初一个人干,一群人看的现象。

  第二战役的实施,最大收益者是学生。2008年6月,孟庆津先是与他的学兄武雷雨、刘帅代表山东省征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8月底,他又在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获得二等奖。事后他这样谈了自己的体会: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都感觉自己的大学本科梦已经破灭,人生没什么好追求的了。但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学历,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入学不久,我看到了学院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感受到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便下定决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将来一定要成为数控技术能手,让自己脱颖而出。

  人生有了目标,日子就过得充实。孟庆津的两位指导老师发现,这位来自山东潍坊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原本学的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但对数控技术专业的知识却十分感兴趣,不但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下课后还会跑到老师的办公室继续追问。上数字控制机床加工和操作课时,他总是捷足先登第一个达成目标,接下来又开始思考新的加工方法。这让数控专业的老师十分欣喜,破例推荐他参加了数控加工学习兴趣小组。

  因此,在考虑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的名单时,老师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大三的学生,而是正在读大二的孟庆津。经过三四轮的竞争,孟庆津不仅取得参赛资格,而且在与两位学兄组成的三人团队中,被安排为队长。

  随后,孟庆津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更是一路告捷,相继获得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山东省选拔赛第二名、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控制机床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优秀奖,以及威海市技术能手、山东省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等称号。当三年学习期满,他先后拥有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两个技师资格证书。

  当然不只是孟庆津,在示范院校建设期间,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贾鲁获得第四届全国数控技术大赛学生组第二名,另有两名学生获得山东省数控技术大赛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获团体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其中,4名学生毕业时被中物院选走。鉴于众多学生在数控技术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威海职业学院被中物院列入毕业生录用来源单位。

  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随后,学院又打响了内涵建设的第三战役:启动了卓越工程、带动工程、质量重点工程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其最大的目的,就是重点专业追求卓越,以确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竞争优势。

  ——着力建设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一方面,实施“名师工程”,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规模的公司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2012年,专业带头人周文彬当选全国数控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另一方面,开展常规教学示范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始,举行专业带头人说专业、骨干教师说课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教改及科研的心得;发挥外聘行业顶尖专家作用,及时跟踪数控技术的前沿技术,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和促进知识更新。

  ——强化数控加工学习兴趣小组的功能,将竞赛机制纳入教学过程,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机制。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以仿真技术为主,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借鉴国外教材建设理念,利用仿真技术,与合作企业一同开发集图、文、声、像、物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学习过程职业化,过程管理规范化,形成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资源体系。

  现就职于中物院的2012届毕业生王学民,每当谈起母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动情地说:没有母校的良好教学条件和特殊的教学模式,我就不能对数控加工产生浓厚兴趣;没有数控加工兴趣小组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就不能取得那些成绩;没有老师做人做事的言传身教和思维方法的影响,我也不能在与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应聘中物院,脱颖而出被录用。

  孟庆津在进入中物院六所后,从始至终保持着学生时代的执着追求和梦想,保持着在学院养成的严谨精细、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爱琢磨”,这是六所很多人对孟庆津的评价。特别是师傅徐兴泰,谈起孟庆津的钻研精神,言语间总是流露着欣慰之情。据他介绍,在出征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时,院里邀请了北京的老师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孟庆津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仔细研究老师讲授的每个例题、每种方法。在老师对某轴类零件加工进行工艺讲解时,他觉得这样做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加工精度难题,但加工路线过程多、数据复杂,若借助自行设计的夹具来加工,可大大简化工艺路线,但能否满足精度要求却是未知。他一时想不明白,便向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认为很有新意,鼓励他继续探讨。当天晚上,孟庆津一个人留在培训中心钻研,直到培训中心快要闭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综合两种工艺路线的优点,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简易可行的工艺路线,在缩短加工时间的同时,保证了零件的各项精度要求。进而一举夺得了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职工组第一名。

  2013年10月,学院机电系教师走访了中物院,了解5名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中物院六所给予学生以高度评价,称赞他们延续了在学院养成的良好学风和品质,具备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已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在人才济济的单位中脱颖而出。

  昨天是普通学子,今天是技能明星。孟庆津等学子的成才经历表明,在以抓“内涵建设为生命线”的威海职业学院这座“梦工厂”中,高职生不但一样能大有作为,并且还能成就技能明星的梦想。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座落在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大型科研生产机构。多位“两弹一星”功勋都曾担任该院领导。自2009年以来,因在国内重大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得优异成绩,威海职业学院先后有5名毕业生入职该院,并表现出过人的技能实力。比如2009届毕业生孟庆津,进入该院仅四年多时间,已先后在该院、四川省和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近10个,包括在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职工组第一名,夺得全国冠军。2013年,他先后获得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团员”等称号。进而获得中物院的高级技师资格,完成了一般人需要25~30年才能走完的路。已成为中物院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的明星。

  其实,孟庆津只是学院培养的数控技能明星之一。在他的前后,学院机电工程系已有近20名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术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山东省数控技术竞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大赛中获得大奖。2007级数控专业学生贾鲁,更是在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数控铣高职组第二名,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奖。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威海职业学院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中的持续创新,正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奥秘。

  2004年,集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于一体的威海职业学院新校园,在风景秀丽的双岛湾建成。这座占地3048亩,融会了海风水韵的校园刚刚落成,就被学院决策者置于更高的想象之中。院长金志涛明确说: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在于校园的魅力,更在于鲜明的特色与内涵,在于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随之,打响了专业内涵建设的第一战役。

  这年秋季,学院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机电系数控专业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对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制定了规划。针对5名硕士研究生理论基础好、教学和实践能力弱的特点,采取老教师传帮带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假期派他们到企业顶岗,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学生上实训课时,安排他们与实训中心的老师共同授课,提高其技能教学能力。对3名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则进行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对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通过专业交流和考取在职研究生等途径,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执教水平。分批派遣教师外出培训,开拓团队的专业视野。

  经过持续的努力,数控技术教学团队的实力明显地增强,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与此同时,机电系还推出了一个特别举措,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此举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整体把握,更促进了教师对学生专业潜质的发现,进而因材施教。2006年,大三学生宗见在获得山东省数控技术大赛学生组第一名后,这样感慨地回忆:

  当初高考时,由于英语成绩不理想,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填报高职院校,二是复读或打工。父母希望我去复读,但我觉得自身就算上了三流大学,将来同样会面临就业困难,因为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番思考后,我冷静地对父亲说,我喜欢摆弄机械,上高职既能学习知识,更能练就技能,家有钱财万贯,不如薄技一身,将来有一门技术在身,到哪里也不用发愁。父亲被我说服了。经过精挑细选,我选中了威海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入学后我也彷徨过,但班主任老师发现我有技能发展的潜在能力,不但及时化解我的思想疙瘩,还联系任课老师和实训中心的老师,耐心辅导我制造软件的应用,及时指点作中的优缺点,并不时给我增加一些新的练习课题。这让我深感温暖,感觉自己进对了学院的门,选对了专业的行,也成了我苦练技能的根本动力。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将终生感谢母校。

  2006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立项单位。如何在三年内高质量地完成所有项目建设,成了学院内涵建设的第二大战役。事后回顾,这也成了学院驶入发展快车道的里程碑。

  学院员工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有关专业的教师不分节日假日,经常通宵达旦,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之中。

  在示范院校建设立项中,数控技术专业成了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用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的资金达2046.14万元。这笔巨额资金的投入,使数控技术专业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2007年到2009年,数控技术专业共有13人被派往职业教育世界领先的新加坡、德国考察学习,接受世界前沿的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同时,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积极实践学院推行的“双向兼职”机制。充分的利用学院生产型教学工厂天诺数控公司、新东方模具公司的条件,将企业技术人员交换到实践教学岗位,再以挂职和顶岗的方式,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与产品的研发,形成教学团队实践能力逐步的提升的长效机制。

  此外,聘请国内数控技术专业顶级专家宋放之、金福吉为特聘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规划,指导课程改革,开拓教师的视野。教学小组成员打破分属不同部门的局限,将数控专业与实训中心的教师组合在一起,促进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的融合。生产性教学工厂的12名技术人员,长期担任兼职教师。

  以行动导向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工作。这一时期,学院密集地邀请国内职教专家,为全体教师开展专业建设讲座。院长金志涛在多次担任主讲中,持续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他从职业能力定位、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体系构建等方面深入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工作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系统课程建设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数控技术专业按照典型任务来源于企业岗位实际,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同步的原则,重构课程教学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而这一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调研,明确企业的生产实际。

  据此,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开展了扎实的企业调研,继而根据对威海华东数控公司等多家有名的公司的调研结果,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零件测绘与机械CAD》、《材料应用与处理》、《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普通机床电气控制实现》、《数字控制机床安装与调试》、《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随后又选择天诺数控公司的产品为任务,提炼成教学载体,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能力递进原则,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

  经过持续的努力,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先后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网络课程。每门网络课程都完善了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及试题库与在线考试系统,充分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真正的完成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将他们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字控制机床操作、数字控制机床安装调试等能力培养,置放在课堂与车间场地一体化、实训项目与教学工厂的生产任务一体化中去实施,创新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在学院的示范院校建设中,数控专业获得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资金,共计1738.1万元。按照学院“先进性、实用性和体系化”的建设原则,以及构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生产性实训到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要求,数控技术专业相继建设了数控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室1个,数控仿线个,FANUC数控技术应用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11个;与其他专业共享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校内实训基地,共享机床附件厂等3个生产性教学工厂。这一强大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充分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数控加工设施由此实现了两人一个工位,彻底告别了最初一个人干,一群人看的现象。

  第二战役的实施,最大收益者是学生。2008年6月,孟庆津先是与他的学兄武雷雨、刘帅代表山东省征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8月底,他又在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获得二等奖。事后他这样谈了自己的体会: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都感觉自己的大学本科梦已经破灭,人生没什么好追求的了。但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学历,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入学不久,我看到了学院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感受到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便下定决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将来一定要成为数控技术能手,让自己脱颖而出。

  人生有了目标,日子就过得充实。孟庆津的两位指导老师发现,这位来自山东潍坊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原本学的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但对数控技术专业的知识却十分感兴趣,不但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下课后还会跑到老师的办公室继续追问。上数字控制机床加工和操作课时,他总是捷足先登第一个达成目标,接下来又开始思考新的加工方法。这让数控专业的老师十分欣喜,破例推荐他参加了数控加工学习兴趣小组。

  因此,在考虑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的名单时,老师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大三的学生,而是正在读大二的孟庆津。经过三四轮的竞争,孟庆津不仅取得参赛资格,而且在与两位学兄组成的三人团队中,被安排为队长。

  随后,孟庆津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更是一路告捷,相继获得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山东省选拔赛第二名、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控制机床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优秀奖,以及威海市技术能手、山东省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等称号。当三年学习期满,他先后拥有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两个技师资格证书。

  当然不只是孟庆津,在示范院校建设期间,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贾鲁获得第四届全国数控技术大赛学生组第二名,另有两名学生获得山东省数控技术大赛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获团体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其中,4名学生毕业时被中物院选走。鉴于众多学生在数控技术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威海职业学院被中物院列入毕业生录用来源单位。

  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随后,学院又打响了内涵建设的第三战役:启动了卓越工程、带动工程、质量重点工程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其最大的目的,就是重点专业追求卓越,以确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竞争优势。

  ——着力建设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一方面,实施“名师工程”,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规模的公司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2012年,专业带头人周文彬当选全国数控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另一方面,开展常规教学示范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始,举行专业带头人说专业、骨干教师说课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教改及科研的心得;发挥外聘行业顶尖专家作用,及时跟踪数控技术的前沿技术,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和促进知识更新。

  ——强化数控加工学习兴趣小组的功能,将竞赛机制纳入教学过程,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机制。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以仿真技术为主,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借鉴国外教材建设理念,利用仿真技术,与合作企业一同开发集图、文、声、像、物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学习过程职业化,过程管理规范化,形成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资源体系。

  现就职于中物院的2012届毕业生王学民,每当谈起母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动情地说:没有母校的良好教学条件和特殊的教学模式,我就不能对数控加工产生浓厚兴趣;没有数控加工兴趣小组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就不能取得那些成绩;没有老师做人做事的言传身教和思维方法的影响,我也不能在与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应聘中物院,脱颖而出被录用。

  孟庆津在进入中物院六所后,从始至终保持着学生时代的执着追求和梦想,保持着在学院养成的严谨精细、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爱琢磨”,这是六所很多人对孟庆津的评价。特别是师傅徐兴泰,谈起孟庆津的钻研精神,言语间总是流露着欣慰之情。据他介绍,在出征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时,院里邀请了北京的老师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孟庆津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仔细研究老师讲授的每个例题、每种方法。在老师对某轴类零件加工进行工艺讲解时,他觉得这样做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加工精度难题,但加工路线过程多、数据复杂,若借助自行设计的夹具来加工,可大大简化工艺路线,但能否满足精度要求却是未知。他一时想不明白,便向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认为很有新意,鼓励他继续探讨。当天晚上,孟庆津一个人留在培训中心钻研,直到培训中心快要闭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综合两种工艺路线的优点,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简易可行的工艺路线,在缩短加工时间的同时,保证了零件的各项精度要求。进而一举夺得了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职工组第一名。

  2013年10月,学院机电系教师走访了中物院,了解5名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中物院六所给予学生以高度评价,称赞他们延续了在学院养成的良好学风和品质,具备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已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在人才济济的单位中脱颖而出。

  昨天是普通学子,今天是技能明星。孟庆津等学子的成才经历表明,在以抓“内涵建设为生命线”的威海职业学院这座“梦工厂”中,高职生不但一样能大有作为,并且还能成就技能明星的梦想。

    

下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


上一篇:专业介绍 机械规划制作及其主动化